关于2025年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征集的通知

各学院、相关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的领军领导人才,2025年教务部联合国际交流合作处在“走出去”开展本科生国际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请进来”方式为主的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努力探索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北理工特色的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现将课程征集相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内容

(一)专业课程营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投身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兴趣,助力本研一体化贯通培养。

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实践训练等全英文授课。

选课条件:相关专业背景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非毕业年级),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含已保研我校研究生),留学生。

(二)通识教育营

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开拓思维。

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等全英文授课。

选课条件: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非毕业年级),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含已保研我校研究生),留学生,无专业限制。

(三)前沿大师讲座

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具有高端性、前沿性、国际性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学术前沿知识积累,拓展国际视野。

教学方式:专业领域顶尖学术专家开设全英文讲座。

选课条件: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非毕业年级),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含已保研我校研究生),留学生,无专业限制。

二、国际暑期学校师资要求

1.专业课程营、通识教育营、前沿大师讲座等国际暑期学校主讲教师(讲座嘉宾)应为任职于世界顶尖高校、科研院所或业内知名专家。开课单位应对任课教师(讲座嘉宾)进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教学资质认定,课程(讲座)须指定校内责任教师担任助教,配合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开展。

2.原则上每门课程由一名外籍专家和一名校内课程负责教师共同授课,校内教师担任助教,辅助教学。做好教学准备、随堂听课、全程跟踪、管理学生、答疑解惑、登录成绩,把控意识形态等工作。

三、国际暑期学校选课运行

(一)学时学分

国际暑期学校开课时间集中在夏季学期,原则上2周内结课,单门授课时长不少于32学时。每门课选课学生不低于10人方可开课。

按要求完成国际暑期学校专业课程营或通识教育营的学生,可按校公选课计2学分。参加任意两场前沿大师讲座并按要求提交学习报告的学生可认定国际交流实践积分1分,后续可按学院有关实践积分转学分的相关规定转化学分。

(二)学生选课

遵循先到先得原则,每名学生最多可选2门课程,开课后前两大节内,可以退课或补选课。

(三)时间安排

2025年4月中旬

各学院提交开课立项申报书及相关资料。

2025年4月下旬

各学院组织评审专家完成新开课评审工作。

(按校内公选课开课相关流程)

2025年4月底

开课学院完成综合教务系统新建课程工作。

2025年5月中旬

开课学院落实开课课程具体授课时间,完成本硕博一体化系统排课、任务分担等工作。

2025年6月初

教务部发布国际暑期学校选课通知,组织学生报名选课。

2025年7-8月

国际暑期学校正式开课。

2025年9月

开课学院助教完成课程学生成绩录入工作。

四、国际暑期学校申报原则

为加强国际暑期学校品牌建设,确保国际暑期学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国际暑期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国际暑期学校课程申报应坚持以下原则:

目标导向,服务战略:围绕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设计项目,聚焦优势学科领域,突出办学特色。质量优先,注重实效:严格遴选合作院校与师资,确保课程学术含金量,优化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特色创新,灵活多样:结合融合模式,设计学分课程、文化体验、科研实践等多元化活动。安全稳妥,防控风险: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外籍教师课堂责任;关注国际形势与政策变化,规避潜在风险。

五、国际暑期学校申报流程

校内课程负责教师校内登录或校外使用VPN登陆:“北京理工大学引智工作服务系统”(http://10.0.8.125/),进入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管理模块,点击“校级项目计划申报-创建新项目”,项目类型选择“校级高端项目”,填报项目申报信息。“项目名称”请清晰标注“专业课程营”、“通识教育营”、“前沿大师讲座”三种不同类型,如“量子科技国际暑期学校专业课程营”、“全球科技治理国际暑期学校通识教育营”、“人工智能前沿大师讲座”。项目申报书填写要点及操作指南参见《2025年国际暑期学校课程申报指南》(附件1)。

六、其他说明

学校按照国家相关管理办法,对外籍授课教师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和保障,经开课单位认定,对国际暑期学校助教(校内老师)的跟课学时计入教师工作量。同时,按照学校全英文教学专业课程督导模式对国际暑期学校课程进行督导。教务部将督导意见及时反馈课程助教以便及时修订课程质量,并作为下一年是否优化设置、继续聘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国际暑期学校课程结束后,教务部对项目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满意反馈调查,作为下一年度改进工作、完善服务的重要依据。

请各学院于2025421日(周一)前将《北京理工大学外国专家项目申报书》(系统自动生成)签字盖章的pdf扫描文件(附教学大纲)和外籍教师授课或学术报告视频(10-15min)发送至邮箱ninghy@bit.edu.cn。

为鼓励课程长期开设,前期已经通过课程评审的课程可不重复参加评审,仅提交申报书即可。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务部宁老师,电话:010-81382918,邮箱:ninghy@bit.edu.cn

国际交流合作处吴老师,电话:010-68912913,邮箱:bitwudi@bit.edu.cn

 


附件 1. 2025年国际暑期学校课程申报指南

       2. 北京理工大学英文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教务部

2025年4月10日